作物领域农业推广硕士培养方案(非全日制)
为规范作物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学位授予等环节,确保培养质量,特制订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1、培养目标
作物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是与该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主要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2、培养要求
(1)作物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作物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作物领域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作物领域的研究或开发、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3)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攻读作物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学习,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采取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
2.学位论文实行双导师制,由具有实践经验和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
3.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最长不超过五年。
三、课程学习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设置应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学内容应体现宽广性、综合性、实用性和前沿性。攻读本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需学习以下课程,总学分应不少于30学分。
1.公共课:(10-12学分)
(1)政治理论课 2-3学分
(2)外国语 2-3学分
(3)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 2学分
(4)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 2学分
(5)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2学分
2.领域主干课:(10学分)
(1)作物高产栽培理论与实践 3学分
(2)作物育种理论与技术 3学分
(3)植物生物技术概论 2学分
(4)农业可持续发展概论 2学分
3.选修课:(8-10学分)
(1)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研究进展 2学分
(2)作物科学研究法 2学分
(3)作物研究专题报告 2学分
(4)作物良种示范推广与技术服务 2学分
(5)科技论文写作 2学分
4.必修环节:
必修环节包括读书报告、开题报告、论文中期报告等。
1、读书报告。研究生在入学之初即提出个人读书计划,综合考虑个人兴趣、知识结构、所欠缺知识点、研究方向等,并结合导师的指导性意见,制定研究生学习期间的必读和选读书目,并在读书过程中根据个人的研究生培养计划适当调整。读书报告会在读研究生共同参加,由专业教师主持。
2、开题报告。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文献资料、科学调研和参加科学研究工作,在第四学期向学科组提交课题论证报告,并在学科组作开题报告。学科组就研究生所选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工作进度、预期成果等进行论证和审核,经批准后正式确定论文题目。研究生的论文工作进程,应包括各阶段的工作要求、内容、进行方式和完成期限。
3、论文中期检查。在论文工作期间,学科组要进行阶段性论文中期检查,按时写出各阶段工作情况,导师审查,对论文中存在的问题,由学科组评判,及时采取措施并报研究生处备案。配合第五学期学校组织各院对硕士学位论文的撰写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确保研究生按期完成高质量的硕士学位论文。
四、学位论文工作
1.论文选题应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和生态环境建设,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和农村等问题的能力。
2.论文形式可以是研究论文、项目(产品)设计、调研报告等。
3.评审与答辩
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考察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和农村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查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攻读作物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应至少有2名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评阅,其中应有来自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专家组成。导师可参加答辩会议,但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
五、学位授予
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取得规定学分,且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由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印制。